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33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3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是随定的,那面如一座宫殿, 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么要 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 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 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 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 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绝的各种能,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 的,这两种射线能轻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 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 选择在距地面1000公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的位置。这样既 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住着各袖仙,虚无缥缈,看见摸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 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断努,让我们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 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解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我一直在想中国梦应该是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终于知道,因 为今天我看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一样的地方,而我们 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大步前进。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 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 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神奇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 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 在水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上水面。还有许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 看到的现象。
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 奇的外太空。 我要加努的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今天,我们观看《天宫课堂》,通过这次观看,让我解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的乐趣。
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还记得之前在 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阿姨向我们解释为么 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一些节目,比 如太空水和水开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 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 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消失的实验。 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知晓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我的视野。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 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 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2021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将翟 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2月9日,我们观看由这三名航天员所讲解的“天宫课堂”直播 课。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熟练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 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已经开启。
中国航天员在4000公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太空试验向人们展示宇宙魅。他们的太空授课,为 我们开启神奇的太空之旅。从中我也明白艰苦的条件能锤炼吃苦的精神。我们青少,应在学习上多下 苦工好好学习,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太空授课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 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
科学永无止境,探索断前,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的姿态、 勇往直前的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 国家和民族的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 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和综合国的战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 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科学永远是一个 国家前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 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轻一代为科学而努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却 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 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息的信念,让梦想张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屈挠、默默奉 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登陆太空,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我们实现。 太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经历航天人无数次的计算和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中国航天技术师借鉴前人的技术 ……此处隐藏12648个字……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到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未来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高度!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精彩的中国印记!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0“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推开云霾,穿过那脉动气层,遨游太空,遨游于那无尽星帘,探索着,那源头无限。
不觉已迎来了第三次的天宫课堂,全体师生虽因疫情无法相聚一堂,但我们也通过线上形式观看了久违的天宫课堂。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揣着兴奋与激动……
本次课堂与上次大差不差,仍旧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的飞行承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全国的人民开展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兼生物实验课”。航天员们向我们大家介绍了问天实验室;讲述了毛细效应实验;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还做了许多趣味难忘的小实验,如水球边“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以及会调头的扳手……最后还与同学开展了天地互动环节——四个省份的中小学生在与航天员们的精彩互动中,提出了许多深奥或有趣的问题,如:
未来还有什么动植物“住”进生命生态柜?为何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根能植入土壤?植物在太空生长周期与地面有区别吗?太空植物接受的光照是自然光还是灯光?机械钟和电子钟在太空能使用吗?空间站颠簸吗?可以看到其他航天器吗?在宇宙中看地球有几种颜色?怎样成为一名航天员?这些问题有幼稚,有成熟,但它们都寄予了全国中小学生,甚至广大人民对太空的向往好奇。航天员们也对其作出了或诙谐、或严肃的回答。在互动环节结束后,航天员们也都十分欣慰与自豪。他们欣慰祖国的花朵们的蓬勃朝气,欣慰祖国花朵对梦想的追逐不弃;他们自豪国家的繁荣昌盛,自豪有国家人民的关注与赞誉。
今日,我们通过天宫课堂揭开了问天实验舱神秘的面纱,也通过对控制变量法和模式植物的学习都有了更好的认识,除此之外,航天员老师还通过一些太空物理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太空微重力的神奇,。我们也通过航天员和科学家配合完成的样本采集任务体会了“天地通一合作”的魅力。未来,更多的科学实验即将在太空开展,让我十分期待。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相信随着更多空间站的建起,必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探索宇宙的未知。
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30载,岁月荏苒,几代航天人开拓创新,未来,中国人探索的步伐将迈向更深更远的宇宙,星辰大海,必将留下更多属于我们的印记。载人航天的未来,需要我们青少年,科学探索的事业也更需要我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扣天宫之门,答千年一问。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1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是航天员第三次在太空中授课,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等有趣的实验,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太空知识。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所有东西都会浮在空中,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吸出来,然后吃下去。
航天员老师演示完实验和有趣的现象后,还和山东、北京、云南的同学进行现场了互动,为同学们进行了答疑解惑,我也真想与三位航天员老师现场互动。
啊!宇宙真是太奇妙了,我真想成为一名航天员!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2据中国载人航天报道,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据央视新闻此前消息,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除了设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外,本次授课活动依然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和分课堂。除地面主课堂外,本次授课活动还在河南郑州、山东菏泽、云南大理设置了地面分课堂。
2022年学生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3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并“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并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国科技馆供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实验,介绍对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中国科技馆作为“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主要负责“天宫课堂”第三课的预热及延伸活动。在活动中,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来到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展厅“太空探索”展区,和现场的青少年一起体验三维滚环,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向公众介绍中国航天员训练到底有多硬核,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和现场青少年的观众一起体验创意舱外航天服,他并还围绕通过互动游戏“眼疾手快”、“火线冲击”等互动游戏趣味实验,向现场的青少年介绍“如何成为航天员”,以及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的细节。
中国科技馆表示,今后该馆将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成就,加强与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神舟一号返回舱、“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等展览教育资源,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策划组织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活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踔厉奋斗的工作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档为doc格式